1952年6月24日股票配资入门平台,《解放日报》上刊载了一张照片——曹杨环浜之上的红桥上,一对夫妻依桥而立脉脉凝望,画面中,两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。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次次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注目的焦点,更反映了曹杨新村建村初期居民们崭新、时尚的面貌,成了老曹杨人共同的记忆。
令人感到惊喜的是,自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后,这张摄于1950年代的历史照片在同一地点以雕塑的方式被复制,富有年代感的人物和服装道具与周围场景形成既熟悉又新奇的感受,流逝的是时光,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。
展开剩余59%原来,这组雕塑正是由上海美术学院集体创作,送给曹杨建村70周年的生日礼物。
照片与雕塑70年后邂逅,穿越感十足
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张
照片背后的故事
画面中的女主人公叫孔阿菊,男主人公为她的丈夫“国营第二纺织机械厂徐真华”。“红桥,是老曹杨人小时候活动的集散地之一,也是老曹杨的地标性建筑物之一,来过红桥,就说明你到过曹杨。”据老曹杨人介绍,以前约会就一定会来红桥。
当年还是木质结构的红桥
1952年6月24日,《解放日报》摄影记者俞创硕来到红桥上,将这对夫妻的镜头永久留存在了他120相机的胶片上。或许你会好奇,似乎还看到过这对情侣骑着自行车角度的照片。是不是下面这张?
或许之前的照片不那么让他满意,四天后的7月1日,俞创硕再次找到了孔阿菊和她的丈夫徐真华,要求为他们补拍镜头,拍摄地点还是红桥,夫妻俩洋气十足的装束未变,不同的是道具增加,自行车从一辆变成两辆。和之前那张照片相比,夫妻骑着车的这张,多了一丝灵逸。图片说明为“休假日徐真华和孔阿菊骑了自行车一块儿去看电影”。
时代车轮滚滚向前,厚重的历史记忆愈发显得弥足珍贵。周末,不妨一起踏上红桥跟《红桥故事》雕塑合个影吧。
记者:普陀区融媒体中心曹杨分中心
编辑:姜天澍股票配资入门平台
发布于:北京市红腾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